佳能(中國) 向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捐贈白傣彝族非
9月7日,佳能(中國)有限公司向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捐贈了白族、傣族、彝族非遺影像數據庫。數據庫由佳能(中國)拍攝、整理的白族、傣族、彝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影像數據組成。佳能(中國)從所拍攝的24,900張照片、428小時視頻,共2.45tb影像數據文件中整理、精選、編輯從而形成的***終的數據庫。內容涵蓋了白族扎染、傣族孔雀舞、彝族煙盒舞及火把節等4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影像、聲音以及文字數據。該數據庫將成為文化部記錄、研究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文獻。
從2009年起,佳能(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正式啟動。來自非遺保護、影像學、人類學、民族學、舞蹈藝術、民間美術等相關領域的多位*受邀參與,為項目提供學術指導。經過前期調研和實地探訪后,佳能“非遺保護”項目組的20多名成員踏上了艱辛的非遺保護之旅,三年來,項目組利用******影像設備,科學、系統、深入、全面地記錄了羌族、苗族、白族、傣族、彝族這5個民族,15項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非遺項目。三年來,項目組穿行3萬多公里,深入四川、貴州、云南3個省的60多個縣市自治州,走訪了20多位省級、*********傳承人和500多位民族文化持有人,為羌、苗、白、傣、彝5個民族的15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留下珍貴的影像資料,拍攝照片多達7萬幅,視頻1千多小時,累計數據量6tb。后期整理階段在*指導下進行。項目組用嚴謹的科研態度,系統地整理了各項非遺技藝的歷史背景、時代沿革、傳承現狀等數據資料,***終形成了國內首套完整的白族、傣族、彝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影像數據庫。項目組用影像創作的熱情重現各項非遺技藝的流程、分解動作、舞蹈陣型變化,用嚴謹的科研態度整理了非遺技藝的歷史背景、時代沿革、傳承現狀、傳承情況等數據資料,以期為非遺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事業做出貢獻。
中國藝術研究院黨委書記高顯莉表示:“佳能(中國)長期關注并利用自身影像技術優勢積極推動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為許多少數民族保留珍貴的非遺傳承“火種”,同時通過這些記錄的廣泛傳播引起全社會關注。‘**主導,社會參與’是目前非遺保護工作方向,我們也衷心希望社會中有更多佳能(中國)這樣的企業投入到非遺保護的工作中。”
傣族孔雀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旺臘表示:“作為孔雀舞的傳承人,我由衷地代表大家跟佳能道聲謝,遠道而來拍我們這些老傳承人跳舞,不過我也由衷地希望不管是傣族的,還是其他民族的年輕人看到后覺得漂亮,都來學習孔雀舞,把這項文化傳承下去。”
參與項目評審及指導后期數據庫整理的中山大學人類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鄧啟耀先生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主要以口傳身授方式傳承的傳統文化,一旦傳承行為斷裂,其文化連“遺產”都不是了。即使它所依附的物質載體依然存在,也失去了生命力。無論是天災人禍,還是較新換代,一個老人的去世,或者一個“發展”項目的上馬,往往***是一座博物館的消失。這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經常面臨的問題。為了不要讓那些曾經感動過多少代人的東西成為千古絕響,佳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項目”應用全數字技術,通過影、音、圖、文等手段搶救性地全面挖掘、整理、采集瀕危非物質文化遺產,形成可在較大程度上還原的數據庫,這是一個功德。它的意義,將在未來呈現。
同期舉辦的佳能(中國)“影像公益”成果展上,佳能(中國)全面地展示了多年來在“影像公益”戰略指導下,在教育啟蒙、環境保護、文化支持、社區關懷、志愿者服務和人道援助的成果。
佳能(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小澤秀樹表示:“佳能(中國)始終******于成為**影像產業的******和一個負責任的******企業公民,秉承集團的“共生”理念,主動承擔企業社會責任,憑借自身的影像專業優勢,全力支持中國的公益事業,積極推行******的“影像公益”模式,為建立一個永遠“共同生存、共同勞動、幸福生活”的社會環境而不懈努力。”
參考資料:
佳能(中國)有限公司企業社會貢獻簡介:
“影像公益”:佳能(中國)始終******于成為**影像產業的******和一個負責任的******企業公民,秉承集團的“共生”理念,主動承擔企業社會責任,憑借自身的影像專業優勢,全力支持中國的公益事業,積極推行******的“影像公益”模式,為建立一個永遠“共同生存、共同勞動、幸福生活”的社會環境而不懈努力。佳能(中國)積極參與環境保護、教育啟蒙、文化支持、社區關懷、志愿者活動和人道援助等多方面的社會公益活動,在公益形式上不斷創新,用影像的力量推動公益事業的發展,使得“影像公益”的影響力逐年擴大。未來,佳能(中國)會不斷結合自身的影像技術優勢進一步投身到力所能及的社會公益活動中,不斷地用影像傳遞感動。
文化保護:推動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是佳能(中國)的企業社會責任之一。2008年,佳能(中國)支持了由舞蹈藝術家楊麗萍主創的大型藏族原生態舞樂《藏謎》,希望借助此氣勢恢弘、美輪美奐地歌舞劇,對古老、*特的藏文化保護及傳播盡一份力。2009年起,佳能(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正式啟動。來自非遺保護、影像學、人類學、民族學、舞蹈藝術、民間美術等相關領域的多位*受邀參與,為項目提供學術指導。三年來,經過前期調研和實地探訪后,佳能“非遺保護”項目組利用******一個影像設備,科學、系統、深入、全面地記錄了羌族、苗族、白族、傣族、彝族這5個民族,15項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非遺項目。此外,佳能(中國)還將甄選出其中***震撼力的影像作品,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舉辦了非遺保護圖片展,喚起公眾對非遺文化保護的關注。
成都匯智佳恒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數碼產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