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足跡認證標準-碳足跡-綠加可持續發展(查看)
產品碳足跡核算的作用和核算方法
產品碳足跡的核算方法
首先,應明確目標產品,包括目標產品的具體型號規格、技術參數、功能單元等。
第二,需要做的就是確定核算的系統邊界,一般可選擇采用“搖籃到大門”或者“搖籃到墳墓”的方式。“搖籃到大門”通常是指從原材料提取、完成產品本身的生產加工、包裝,到出廠或下游客戶的過程為核算邊界;“搖籃到墳墓”則是指以從原材料的提取加工、到產品的生產、包裝、市場營銷、使用、維護、再循環、廢棄處置等過程為核算邊界。
第三,碳足跡認證機構,還要明確產品碳足跡的核算的時間邊界,通常可以選擇“一年/一段時間/一批次的生產時間”等。選擇時間邊界的目的是保障目標產品涉及的數據收集完整性和準確性,碳足跡,評價數據應與評價時間段相匹配。
第四,需要注意的是在產品碳足跡的核算過程中適當的忽略和取舍。有些產品所使用的原輔材料種類多達幾十種甚至百余種,針對核算過程中產品原輔材料種類過多的情況,往往需要對原輔材料的種類選取做出取舍。取舍規則一般按照物料重量占產品重量的比例、物料類型等因素排除可以忽略的物料;另外,生產設備自身排放、廠房自身排放、生活設施自身排放等可以忽略,但在選定環境影響類型范圍內的已知排放數據不應忽略。
明確了目標產品,選定了核算的系統邊界、時間邊界,梳理了系統邊界范圍內的所有排放源后,就可以借助的數據庫系統(如生命周期評價基礎數據庫-clcd等)進行產品碳足跡的核算了。通過產品碳足跡的核算,產品生命周期中原材料獲取、產品生產、包裝運輸、產品使用、產品回收等各個環節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就有了清晰的展示。
申請碳足跡認證清單內容
碳足跡認證申請清單內容:
一、簽訂協議
碳足跡,碳標簽認證評價機構與評價委托方簽訂協議,簽訂協議前需明確評價的具體目標,包括產品信息、開展原因、預期用途、通報方式、目標受眾等。
二、評價準備
評價機構簽訂協議后,根據委托方性質和要求,確定評價小組和成員,并要求委托方在商定日期內提供相關文件。
三、文件評審
通過文件評審,初步確定系統邊界,包括功能單位、時間地理范圍、生命周期階段等內容,并確定現場走訪思路,識別現場走訪*。
四、現場審核
根據文件評審結果,明確核查目的、核查計劃、設計抽樣的制定制定抽樣計劃,確定現場核查程序,核查計劃應在5個工作日前發給委托方確認。現場核查一般可按照召開見面會介紹核查計劃、現場收集和驗證信息、召開總結會介紹核查發現等步驟實施。核查組應對在現場收集的信息的真實性進行驗證,確保其能夠滿足核查的要求。必要時可以在獲得*排放單位同意后,采用復印、記錄、攝影、錄像等方式保存相關記錄。現場核查后,評價機構將文件評審與現場審核發現的不符合提交委托方整改并關閉。
五、報告編制
根據文件評審和現場審核結果,完成評價報告的編制,報告應真實、客觀、邏輯清晰,并采用統一格式。
六、報告交付
在簽訂日期前將報告交付給委托方
七、證書頒布
根據評價報告,發放碳足跡,碳標*書
什么是碳足跡和產品碳足跡?
碳足跡是個人、組織、活動或產品直接/間接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這一概念的提出,從兩個方面拓展了碳足跡的含義,一是將碳足跡的核算范圍從一個生產階段延伸至產品的生命周期階段(“搖籃到墳墓”),二是將碳排放類型由二氧化碳擴展至涵蓋多種溫室氣體類型。
目前,碳足跡主要面向的評估對象是產品。產品碳足跡認證(productcarbonfootprint,pcf)是指衡量某個產品在其生命周期各階段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總和,碳足跡認證標準,即從原材料開采、產品生產(或服務提供)、分銷、使用到終處置/再生利用等多個階段的各種溫室氣體排放的累加。
產品碳足跡認證有強制要求嗎?
當前,在一些國家,產品碳足跡認證已經成為采購商的綠色門檻。目前并沒有對碳足跡認證作強制要求,碳足跡培訓,但從環保自律的角度出發,開展產品碳足跡認證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體現。
在“低碳社會”“低碳經濟”受到廣泛關注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企業主動開展產品碳足跡認證。眾多的國際國內大公司不僅自身積*開展產品碳足跡認證,還要求其供應鏈企業也要開展產品碳足跡認證。
碳足跡-蘇州綠加環保-碳足跡認證機構由蘇州綠加環保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提供。蘇州綠加環保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在中介服務這一領域傾注了諸多的熱忱和熱情,綠加可持續發展一直以客戶為中心、為客戶創造價值的理念、以品質、服務來贏得市場,衷心希望能與社會各界合作,共創成功,共創*。相關業務歡迎垂詢,聯系人:吳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