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廣場地動儀雕塑-藝都雕塑
1490年回紐倫堡后,在畫家格洛肯東的協助下,開始繪制他設計的地球儀,1492年完成。他當時所畫的世界地形既不準確又已過時,在這個地球儀上,印度洋是向東西擴展的海洋,特別是非洲西海岸,錯誤之多實在驚人。不過有趣的是,在發現北美洲的前夕他繪制的地球儀,為當時的人們提供了關于地理上的一些有益設想。①在一只完整的乒乓球表面畫上世界地圖。②在薄鐵皮兩端和四分之一處,分別鉆一小孔,并彎成弧狀作地球儀支架。
③在半只乒乓球上剪下直徑20毫米的球面一塊,粘在圓木片上。把直徑4毫米的木條用砂紙一端打磨成直徑3毫米的光滑圓木條,用膠水粘在球面中心處作底墊。
④用大頭針把支架固定在底座上。將細鋼絲穿過南北*中心,固定在支架兩端,使地球儀能圍繞軸心自由轉動。[2]相關文獻
地球儀的六大功用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它雖然不能象地圖那樣詳細地表示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也不能完全反應地球的實際情況,但是它卻可避免地圖上存在著長度、方向、面積或形狀方面的誤差和變形,可以幫助我們闡明許多有關的地球概念,獲得地球體的主體概念。
地球儀作為一種教學儀器,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和學到許多地理知識。下面分節介紹十種地球儀的功能。
張衡出于史官的職守,也常借地動來發表“政善則休祥降,政惡則咎征見”的言論,但他在太史令任上,研究而創制出地動儀,又顯然與當時的神學觀針鋒相對,其阻力之大可以想象。朝廷上下都將*力排擠張衡。直到138年,地動儀證實了隴西的大地動后,眾人“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張衡公元78年出生在河南的南陽。他的祖父曾經官至太守,顯赫一時,但是到張衡這一代,已經家道中落。清苦的家境使張衡能夠潛下心來做學問。少年時代的張衡飽讀詩書,從16歲起,他走出家鄉,游歷名山大川、古城巷陌,開闊了自己的視野,也了解了民眾的疾苦。
鶴壁廣場地動儀雕塑-藝都雕塑由唐縣藝都雕塑工藝品制造有限公司提供。唐縣藝都雕塑工藝品制造有限公司在雕塑這一領域傾注了諸多的熱忱和熱情,藝都雕塑一直以客戶為中心、為客戶創造價值的理念、以品質、服務來贏得市場,衷心希望能與社會各界合作,共創成功,共創*。相關業務歡迎垂詢,聯系人:李經理。同時本公司還是從事地動儀雕塑,大型地動儀雕塑,地動儀雕塑廠家的廠家,歡迎來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