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衛生應急展
廣州國際衛生應急產業博覽會招展邀請函
一、展會概況
展會名稱:廣州國際衛生應急產業博覽會
展覽時間:2022年6月16-18日
展覽地點:廣州·保利世貿博覽館(廣州市海珠區新港東路1000號)
預計展覽面積:40000㎡
預計參展企業:600+家
預計參觀人數:40000+人
預計會議活動:30+場
主辦單位:中國國際商會廣州商會、世展和新展聯合展覽(廣州)有限公司
聯合主辦單位:廣州市醫療行業協會、廣州市科技創新協會、廣東省醫學教育協會
支持單位: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廣州市委員會、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廣州市應急管理局、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廣州市科學技術局、廣州市商務局、中國國際救援中心、廣東省預防醫學會、廣東省衛生經濟學會、廣州生物工程中心公司、廣州醫藥行業協會、珠海市對外經濟合作企業協會 (珠海市金灣區生物醫藥基地工作站)、東莞市醫療器械行業協會、東莞市健康防護行業協會、佛山市衛生防護物資行業協會、廣東省生物技術產業促進會、廣州健康城市促進會、深圳市生物醫藥促進會、廣東省跨境電商協會
戰略合作單位:大圖會展集團(廣東)有限公司
二、展會背景
2020年的新冠疫情是近年來危害最強的一次全球性公共衛生事件,對各國社會、經濟的沖擊無需贅述。此次新冠疫情也表明我國在公衛應急防控上依然存在短板,浙江、黑龍江、重慶、廣東、上海、江蘇、山西、甘肅等12個省市,均在2020年重大項目投資計劃清單中突出 “加快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主題。
目前我國衛生應急主題相關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產業分布零散,產業體系不健全,市場需求培育不足,關鍵技術設備發展緩慢,產業規模和國際化程度不高。隨著疫情常態化發展趨勢和國家對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不斷重視和提高,衛生應急產業將迎來迅速發展的時代。
廣州國際衛生應急產業博覽會秉持著緊貼行業脈絡、深耕衛生應急行業的宗旨,致力于打造出一個領先的大型專業性衛生應急貿易與信息交流平臺,以展會的強大品牌號召力為眾多國內外衛生應急行業上下游廠商拓展華南市場價值鏈,實現新布局和大發展的重要載體。
三、展品范圍
應急醫療衛生儀器設備: 心電圖機、呼吸機、心肺復蘇機、心電監護儀、除顫儀aed、氧氣瓶、負壓吸引器、電動吸痰器、醫用超聲波、自動洗胃機、氣管插管及氣管切開包、簡易呼吸器、心臟按壓泵、負壓骨折固定裝置、微量注射泵、定量輸液泵、監護系統、體外膜式肺氧合(ecmo)裝置、血氣分析儀、小型移動式床邊x線機,體外起搏器、各式急救箱、急救包、模型人、aed模擬器、擔架、搬運平車氣床、骨折固定裝置等。
急救設備及藥品:院前急救、急診室、危重病人監護 (icu)、搶救類醫學儀器及設備,急診危重癥診療及救治儀器設備、生命信息檢測儀器、急診放射設備、急救藥品、消毒、麻醉、止血、抗感染等應急藥品及急救處置耗材等。
急救運輸工具及通訊器材:配裝現代化車載移動設備、檢驗車、影像車、藥械車、通訊車、后勤保障車、門診帳篷、住院帳篷、臨時病床、移動手術臺、消毒設備、制氧供氧設備、移動數字醫院系統及其他移動醫院設備、智慧急救系統等。
移動醫院設備:體外診斷試劑、快速診斷試劑、電解質試劑、血型試劑盒、血脂試劑、化學發光試劑、干化學試紙、**檢測試劑、蛋白檢測試劑、傳染病檢測試劑、腫瘤標志物試劑、人類基因檢測試劑、免疫組化與人體組織細胞試劑、生物芯片等。
應急防疫物資及公共衛生防護用品:醫用防疫防護用品、口罩、防護服、手套、面罩、護目鏡、消毒液、測溫計、遠紅外測溫設備、空氣凈化消毒機、防疫機器人及生產設備、原材料、第三方服務等。
四、展會亮點
前沿科技
本次博覽會將以創新需求為導向,聚焦急救藥品設備、防護消殺、醫療衛生儀器、移動醫院設備等核心領域,緊隨全球科技熱點,展示先進產品與科研成果,探討未來衛生應急領域的發展趨勢與產業升級方向,為相關企業提供產業發展思路。
權威支持
華南目前唯一由廣州市貿促會主辦,市衛健委參與支持,并得到工信,貿促,商務,科技,應急等多個對口部門鼎力支持的公共衛生領域的專業性展覽會。并將邀請周邊省市組團觀展,發動政府采購,以及由權威部門提供行業指導與政策解讀。
產業覆蓋
展會主辦方邀請到各地各領域行業協會、學術組織與研究機構參與支持,與產業鏈上下游廠商一起引入更多專業觀眾與高質量采購商資源,全方位拓展博覽會內容的廣度、深度與專業度。
國際市場
展會主辦方在新加坡、印度、日本、意大利、荷蘭、德國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具有眾多優質國際資源,并通過2020年廣州、上海、鄭州三站中國首個防疫物資主題系列展,與60多個國家駐華機構、近500家海外駐華企業和商協會建立了聯系渠道,將再次邀請相關機構與企業前來觀展采購。
地理優勢
廣東省具有產業建設起步早,產業集群規模大、企業數量質量高等優勢,并以廣州和深圳為龍頭,立足大灣區,輻射華南大市場。近年不斷進行高新技術研發與產業結構改革,逐步提高創新能力,在公共衛生應急、生物醫藥科技、信息化、數字化建設等領域均走在全國前列。